
“樂只君子,民之父母。民之所好好之,民之所惡惡之。此之謂民之父母……”初冬的早晨寒意凜冽,天元區慧谷陽光小區里卻有瑯瑯書聲。原來是七八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,在齊聲誦讀國學經典《大學》。
周末降溫后,大家在架空層一起晨讀。
上周末雖然降溫,6歲的洋洋沒有賴床,他催媽媽趕緊下樓去“讀書”。母子倆參加的讀書活動,是小區一群家長組織的“周末晨讀會”。每周六、周日的早晨8點鐘開始,他們來到小區架空層內一起晨讀半小時。
活動的發起者段滿熙是名“80后”,一名普通上班族,每次他領讀一句,大家跟讀一句,他的大兒子也在人群中跟讀。
段滿熙說:“大兒子上小學三年級了,原本我帶他在家里讀,但他一個人興趣不大,沒有興趣何來堅持?”于是,他開始在業主群里約伴,想不到很多家長響應,周末帶著孩子來晨讀,還有3歲的孩子跟著哥哥姐姐一起來朗讀。
“這樣的活動家長都很支持,傳統經典常讀常新,我們大人也一起讀。”洋洋媽媽說,晨讀會氛圍輕松,有時候年齡小的孩子注意力分散,讀著讀著就玩開了,可玩著玩著又會自覺回到人群,繼續朗讀。
現在,這個充滿書香味的群組已經成為小區一道亮麗風景線,不少居民拍照為他們點贊,就連晨練打拳的鄰居也一邊夸獎一邊為孩子們“騰地方讀書”。從今年8月份第一次組織到現在,“周末晨讀會”風雨無阻,有時候在小區休閑亭里,下雨了就移步樓棟架空層,3個月下來,大家已將《大學》通讀了一遍,下周將開始《論語》篇章。
周末,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晨讀。
隨著業主群里拍照點贊的“推廣”,小區晨讀群吸引了很多家庭,最多時有20多組家庭共同參與,不少家庭堅持了幾個月,這也給了段滿熙信心,“就因為大家都堅持得很好,更堅定了我的信心,我相信一年下來,大家能讀很多書。”
國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底蘊。段滿熙相信,傳承了數千年的文化能滋養孩子的一生,因此他選擇了帶讀國學經典。
小時候,段滿熙常聽爺爺吟誦《古文觀止》等經典,自己也跟著學,青少年時期也經常讀國學、練習書法。大學畢業進入社會,遇到挫折時,他覺得灰心、不解,對遇到的人和事覺得“不對付”。有一次,腦海中突然閃過《中庸》中的詞句:“子曰:射有似乎君子,失諸正鵠,反求諸其身。”翻譯成白話文就是,孔子說,君子立身處世就像射箭一樣,射不中,不怪靶子不正,只怪自己箭術不行。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,段滿熙發現讀過很多遍的文字,在那一刻內化成自己的東西,有了“豁然開朗”的感受,這使他修正了心態,心平氣和地尋找解決方法,曾經困擾自己的問題迎刃而解。
?“無論是啟迪孩子的心智,讓他們從小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、陶冶品性,還是堅持早起,親子共讀,我都會堅持下去。”段滿熙說,“現在有這么多鄰居同行,我也很有成就感。”
責編:譚舒文
初審:肖蓉 二審:李毅哲 終審:于芳
來源:文明株洲
下載APP
分享到